bet36365.com娱乐场 | 快速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领导讲话 > 正文

充分发挥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强大推动作用

发布日期:2014-08-15 16:12:18  ;  来源:    浏览次数:

充分发挥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强大推动作用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 贾治邦
    
2006-3-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战略决策的确立,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发展林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林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状况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前,我们要进一步认清林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作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林业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发展林业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是林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是林业的主战场,农民是林业的主力军,通过发展林业,利用好林地这一非耕地资源,可以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二是发展林业有利于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在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独特效能。据实地观测,平均每公顷防护林能保护农田10.80公顷,增产粮食9360公斤。三是发展林业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通过实施以山补田战略,开辟大粮食生产的新途径,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果品、菌类、山野菜等各种替代粮食,丰富人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减轻基本农产品的生产压力。
    发展林业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农民增收,是农村生活宽裕的前提条件。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是资源充裕。发展林业,有着广阔的林地、巨大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物种等资源条件。二是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果品、木本粮油、桑蚕业、竹产业等传统林业产业,森林旅游、森林食品、花卉、药材等新兴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三是林业重点工程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范围涉及我国97%的县,基本覆盖了我国农村地区,农民通过参加退耕还林、风沙源治理等工程获得的钱粮补助,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7年来,已使1.2亿农民直接受益,监测显示,1999年至2004年,退耕农户每年纯收入中来自退耕的补贴在930元至1150元之间,占农户年均总收入的比例达9%至12%。
    发展林业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乡村文明整洁,是农村社会发展向现代化迈进的一种显著标志。发展林业,一是提高农民生态道德意识。通过乡村绿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有助于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二是绿化美化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通过构筑农田林网、增加村庄和农户院落的林草覆盖,发展庭院林业,能使农民的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和谐优美。
    发展林业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管理民主是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使农民获得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当前广大集体林区发展林业的重要途径,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林地和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是广大农民群众在从事林业生产过程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体林地占全国林地的一半以上,由农民自己管理好和经营好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能落实农民各项合法权益,还能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是推进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福建、江西等南方重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是集体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变革,随着这项改革在全国的全面推开,势必极大地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和林区的民主管理进程。
    二、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林业建设成效显著,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五”期间,我国年均营造林面积超过1亿亩,森林的覆盖率增加,质量明显提高,大大增强了森林生态系统对农业发展的生态保护功能;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区和沙化土地治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带动了农民增收;林业产业总产值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2005年达到7269亿元。2000至2004年5年间森林旅游业产值371.86亿元,仅2004年,森林公园提供直接就业机会36万个,带动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近1000亿元。同期,全国茶桑果产值累计达5000多亿元,乡镇、村和农民个人生产的木材和毛竹产值达到752多亿元。多年来,亿万农民群众的林业生产实践证明,兴农富民,潜力在林。
    林业具有多种功能和效益,发展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内在潜力。
    一是林地资源优势。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尤显珍贵。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的发展主要靠林业,部分重点林区农民收入的一半来自林业。我国可利用的林业用地43亿亩,是耕地的两倍多,其中相当部分林地的潜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每亩森林的蓄积量仅为5.6立方米,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发展空间大。在耕地潜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充分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林业,能拓展农村经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物种资源优势。我国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0000多种,林业还有1000多个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许多物种都能开发出一个大产业,这些物种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林区,为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培育养殖和加工业、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提供了丰富的物种条件。
    三是市场需求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社会对林业和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每年我国木材供给缺口达1亿立方米以上,2004年进口额达186.48亿美元。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形成了国内林产品市场的巨大空间,为农村发展林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四是产业特色优势。我国农村大约有1.2亿剩余劳动力和1/2的剩余劳动时间,经济林业、竹藤花卉业、种苗业、沙产业等林业产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农民关联程度高,可以吸纳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直接增收。林业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新的增收渠道和许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
    五是资源增量优势。随着近几年来国家的巨额投入和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林业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增量。清查表明,我国森林面积比上次清查增加2.4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森林蓄积增加8.9亿立方米,未成林面积净增420万亩,中幼林面积净增7500万亩,两项后备资源的递增趋势十分明显,为发展林业二三产业,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物质潜力和前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资源基础。以商品材销售为例,“十一五”期间,每年人工商品林采伐量为1.57亿立方米,生产木材9900万立方米,仅原木销售每年可达495亿元。

 
copyright@ 2014 www.0710shangm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滨州市林业局 承办:滨州市林业局办公室 电子信箱:binzhoulinye@126.com 稿件邮箱:bzlylwb@163.com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黄河十二路新立河东路建大大厦1205室 电话:0543-3382738 邮编:256600 鲁ICP备14024176号